關鍵詞:僧賢 僧稠 慧光 鄴城 地論學派
摘要:本文以近年出土《大齊故沙門大統(tǒng)僧賢墓銘》為中心,結合小南海石窟和北響堂石窟的刻經(jīng),梳理了僧賢的生平與思想。僧賢作為僧稠的弟子,參與小南海石窟的刻經(jīng)活動;他先后擔任沙門都、沙門統(tǒng),主持了大總持寺、大興圣寺,是著名的“地論師”。同時,僧賢繼承了僧稠的禪學思想,重視《涅槃經(jīng)》的“四念處”,提倡《華嚴經(jīng)》與《法華經(jīng)》。最后,《僧賢墓志》等石刻中的用語反映了地論學派的判教思想。
世界宗教研究雜志要求:
{1}如果來稿系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,請在首頁論文題名后以“宰”符號標注,并鏈接至論文首頁地腳中表明基金項目的類別、名稱、項目編號。
{2}編輯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,實質性內容修改當然會征得作者同意。
{3}摘要應以第三人稱撰寫,以介紹論文內容概要為目的.不應有評價性詞語,摘要內容包括研究目的、方法、結果和結論等。
{4}注釋是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,注釋序號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(shù)字表示(如①、②),并按順序列于當頁地腳。
{5}參考文獻引用要科學、合理,特別是要尊重已在本刊發(fā)表過相關論文的作者的勞動,引用時應盡量考慮引用,要有一定的文獻引用量。
{6}作圖數(shù)據(jù)必須附于圖后。圖片必須反差鮮明,清晰易辨。顯微照片內應畫長度標尺,如1 μm。圖片像素應盡量較高,附于相應文字下方,并標明圖號、圖題和圖注,注意圖片的上下方位。
{7}論文應有中英作者署名、工作單位、所在省、市名稱和郵編。如有多位作者,其間以逗號分開,其工作單位不同,應按阿拉伯數(shù)字順序標注在右上角,單位與單位之間用分號。
{8}來稿須符合學術規(guī)范,必須具有原創(chuàng)性、創(chuàng)新性和學術性,有獨到見解和學術價值,重復率檢測高于15%者恕不錄用;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有套改、抄襲行為,取消錄用資格。
{9}文稿中的小標題請依次使用:一、二、三、……;(一)(二)(三)……;1.2.3.……;(1)(2)(3)……;①②③……。
{10}正文應中心明確,分層論述。各層次標題格式為一級標題:一……;二級標題:(一)……;三級標題:1……;四級標題:(1)……;五級標題①……。
注:因版權方要求,不能公開全文,如需全文,請咨詢雜志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