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:鄱陽湖平原 地下水 重金屬 健康風險評價
摘要:鄱陽湖平原作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,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,由于工礦業污染物、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業生產廢水向地下水的過量排放,農村地下水污染程度和范圍不斷擴大,為了解鄱陽湖平原地下水重金屬污染狀況,本研究在大量的水文地質調查和水化學樣品測試基礎上,分析該區地下水中重金屬Cu、As、Cr、Hg、Pb、Cd含量特征,利用美國環境保護署(USEPA)的健康風險評價模型對鄱陽湖平原地下水重金屬進行健康風險評價。研究區171個地下水樣品中Cd、Cu、Hg、As、Pb、Cr等6種重金屬元素含量變化幅度大,其中Hg、Cd和As平均值超過《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》(GB/T14848—2017)Ⅲ類標準,結果表明鄱陽湖平原地下水水質受人為影響大,局部地下水存在嚴重的污染。致癌物健康風險評價結果顯示,Cr、As和Cd的平均個人年健康風險值均大于可接受風險值,Cr的健康風險值最大,是主要的致癌因子,As次之,Cd最低;非致癌物質健康風險結果顯示,Hg、Pb和Cu的健康風險水平表現為Hg>Pb>Cu,屬于可忽略風險。區域飲水途徑上的健康風險主要來自致癌物質,總體上男性健康風險大于女性的健康風險。鄱陽湖平原地下水水質污染狀況研究及治理監管工作提供理論依據,為其他區域地下水重金屬的監測和質量控制提供參考和借鑒。
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雜志要求:
{1}注釋:凡對文章篇名、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所作的必要的解釋或說明為注釋。用“①、②、③、④……”編號,置于正文之后。
{2}作者文責自負,文中所引文獻、圖片要有出處。對于侵犯他人版權或其他權利的文稿、圖片,本刊不承擔連帶責任。
{3}署名應限于參加研究工作并可解答論文有關問題者,所有作者均須注明所在單位、城市及郵編(中英文均須全稱)。
{4}來稿研究內容如屬各級基金資助項目,須在首頁腳注標明其名稱,并注明編號。
{5}正文引文超過100字的,應另起一段、不加引號、中文全角狀態下整體縮后兩格并變換字體為楷體。
注:因版權方要求,不能公開全文,如需全文,請咨詢雜志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