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:番木瓜環斑病毒 弱毒突變體 葫蘆科作物 交叉保護
摘要:為防治番木瓜環斑病毒(Papaya ringspot virus,PRSV)在我國葫蘆科作物上引起的病毒病害,以PRSV西瓜株系山東分離物(PRSV-SD)侵染性cDNA克隆為基礎,采用定點突變方法將輔助成分-蛋白酶保守氨基酸137位和346位的天冬酰胺(N)和417位的纈氨酸(V)突變為丙氨酸(A),應用農桿菌浸潤法接種西葫蘆葉片并分析突變對PRSV-SD致病力的影響,篩選弱毒突變體,進而評價其交叉保護效果。結果表明,與野生型PRSV-SD相比,獲得的3個突變體N137A、N346A和V417A,接種后在西葫蘆植株上的癥狀明顯減輕,衣殼蛋白在葉片中的積累水平分別為野生型PRSV-SD的24.0%、13.0%和4.0%,均為弱毒突變體。當保護間隔期為10 d時,弱毒突變體N137A具有完全的交叉保護效果,N346A可延遲發病15 d,而V417A無交叉保護效果。當間隔保護期為15 d時,弱毒突變體N137A和N346A的保護效率分別為100.0%和26.7%,而V417A無交叉保護效果。
植物保護學報雜志要求:
{1}文中涉及專用符號、專業術語須準確無誤(避免出現俗語),物理量符號書寫正確,計量單位采用國家標準規定的法定計量單位;引用公式注明出處。
{2}稿件主題突出,內容完整,層次分明,敘述清楚,結論明確,未在國內外正式刊物或其他會議上發表。
{3}要簡明確切地反映本文的主題內容,一般不超過20個字,盡量不用副標題,不用標點符號,并附相應英文文題。
{4}論文所涉及項目如為國家或地方基金資助項目,請在來稿中說明,并附相關注明材料。
{5}文章采用一、(一)、1、(1)、①的層次結構。
注:因版權方要求,不能公開全文,如需全文,請咨詢雜志社